
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以中药鉴定技术为例
摘要
大学课程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当前,在国家积极推动建构“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课程育人的作用更为凸显,创建思政示范课程是关键一招,而在创建思政示范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日益成为创建课程的重要主导力量,如何规范教师在课程创建过程中的权力使用与监督成为研究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以中药鉴定技术这一专业课程为例,深入探讨高校基层教育群体的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意义。引言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基层教育群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被赋予一定的小微权力,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力。同时,思政示范课程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全面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及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质量,对教师在建设课程过程中的权力进行引导与规训,既有利于提升教师对于课程建设的领导力,又能帮助教师在具有的课程权力的基础上,合理、合法地运用权力,从而推动课程建设有效、有序进行,营造风清气扬的课程建设环境,进行更好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基层教育群体的小微权力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的体现
由于本文重点探究在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中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故本文将高校基层教育群体界定为授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课程负责人等,他们在课程建设中拥有一定的小微权力。以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为例,高校基层教育群体的这些权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与管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学生成绩的评定与考核等方面。
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与管理方面,基层教育群体有权决定实验设备、标本、教材等资源的采购和使用。他们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鉴定的实践技能,教师可以争取更多先进的鉴定仪器和丰富的中药标本,构建一定的场景,参观一定的场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方面,基层教育群体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他们有权决定教学的节奏和重点,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中药鉴定的理论知识时,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与考核方面,基层教育群体具有很强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制定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和考试等,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权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二、思政示范课程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思政示范课程是在充分挖掘教学及课程中的思想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旨在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推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共融互通、同向而行,共同作用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1]。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将该课程逐步建设成为思政示范课程,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育人主体下的认知困境、课程体系下的优化困境、教学模式下的实践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理念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中药鉴定工作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特别是在国家大环境“全民健康”建设理念下,突显以人为本的人文核心理念。通过建设示范课程,不断强化思政内容,规范权力使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坚守职业道德,不弄虚作假,助力保障公众用药、购药安全。
其次,有利于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医药文化。通过历史发展长河可见,中药鉴定技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上好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能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的热情、信心与动力,并在此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保持专业的纯净性。
此外,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示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的相互促进关系
高校基层教育群体的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双向驱动的关系。
一方面,通过规训基层教育群体合理运用小微权力,能够为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与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保证课程建设过程中立场方向不变,形式内容不变样。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基层教育群体可以为思政示范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例如,购置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教材、影像资料等,丰富教学资源,为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同时,他们可以利用权力优化教学安排,为思政教育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确保思政教育能够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可以二次开展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思政内容,通过外联内建的机制,有效激发教师的课程建设活力,不断融入创新思维,从而衍生出更多的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基层教育群体可以运用小微权力,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例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中药鉴定项目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在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中药鉴定工作相关的道德困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不断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规范了小微权力的使用,更加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心无杂念、专心致志地接受新知识、新理论。
此外,基层教育群体还可以通过行使学生成绩评定与考核的权力,将思政表现纳入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活动,提升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例如,在考核中设置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相关的题目,或者对在思政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从而从根本上激活内在推动因素,提升教育效能。
另一方面,思政示范课程的有力建设与有效开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基层教育群体更好地行使小微权力。
思政示范课程能够提升基层教育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理念,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行使小微权力时更加自觉地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规律和职业道德规范[4]。同时,思政示范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为基层教育群体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使他们在行使小微权力时更加顺畅。
此外,思政示范课程的开展还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基层教育群体提供更多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使他们在运用小微权力时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强化教育机智。让小微权力纯粹地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服务,在规则内有效、高效地产生实践价值,推动事业发展。
四、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的相互制约关系
在探究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的相互促进关系的同时,高校基层教育群体的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如果不对基层教育群体进行权力规训,任由基层教育群体滥用小微权力,将会对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与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建设与开展基层教育群体势必会涉及资源分配这一问题,如果基层教育群体在教学资源分配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公平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那么思政示范课程的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又如,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及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应具有公平性与公正性,如果基层教育群体在学生成绩评定与考核中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及思政表现,将会影响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思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及思政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如果思政示范课程开展不力,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也会对基层教育群体的小微权力形成一定的约束。
例如,如果学生在思政方面、个人品行的表现不佳,社会企事业、公众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质量提出忧虑与质疑,那么学校可能会因此事业发展受限,必然加强对基层教育群体的监督和管理,限制他们的小微权力,以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实现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良性互动的策略
通过对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之间的双向辩证关系可以发现,为了实现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的良性互动,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以制度为引领,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基层教育群体的小微权力范围和行使程序,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同时,制定完善的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思政课程教育目的能够落到实处[5]。
其次,以培训为抓手,加强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基层教育群体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和教学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小微权力的适用范围,更好规范地行使小微权力,开展思政示范课程。
再次,以监督为保障,强化监督与评价。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行使和思政示范课程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提醒、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基层教育群体的工作绩效和思政示范课程的教育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挂钩,激励他们积极工作、潜心研究。
最后,以文化为支撑,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为高校基层教育群体小微权力的规范行使和思政示范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总之,高校基层教育群体的小微权力与思政示范课程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他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高校教师群体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一关系,充分发挥小微权力的保障作用和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文化、思想政治、专业实操等方面的结合教育,从而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思政课程,使其成为示范,突出其引领作用和前行借鉴意义,为培养高素质的中药鉴定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董建梅,韩伏彬,秦亚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五个着力点——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24,26(04):87-90.
[2]孙丽娜,王宝旺.高校人文素质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7(03):9-16.
[3]曾维华,尚厚玉,罗正业.大学教师课程权力:高校“金课”建设的着力点[J].铜仁学院学报,2023,25(04):24-30.
[4]聂菲,刘家玮,赵春欣,等.“大思政”格局下支撑拔尖人才培养的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以西北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J/OL].大学化学,1-8[2024-07-27].
[5]张军.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话语能力提升的三重维度[J].现代教育科学,2024,(02):113-120.
作者:曹晖(1982年-),男,汉族,江苏泰州,副教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党建纪检研究
课题项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纪检监察课题《高校基层小微权力纪律监督研究》,编号JJ-N 202409,主持人曹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思政示范课程—《中药鉴定技术》。
如何引用
参考
董建梅,韩伏彬,秦亚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五个着力点——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24,26(04):87-90.
孙丽娜,王宝旺.高校人文素质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7(03):9-16.
曾维华,尚厚玉,罗正业.大学教师课程权力:高校“金课”建设的着力点[J].铜仁学院学报,2023,25(04):24-30.
聂菲,刘家玮,赵春欣,等.“大思政”格局下支撑拔尖人才培养的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以西北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J/OL].大学化学,1-8[2024-07-27].
张军.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话语能力提升的三重维度[J].现代教育科学,2024,(02):113-120.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