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摘要
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自己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地理核心思想对于全面提高的目标带来切实有效的帮助。然而,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这一点,只是简单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基于这一点,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意义及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带来积极意义,而这也正是在未来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重视的一项关键内容。
引言
当今时代,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其主要是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探险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与意识品质,其中包括地理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发现提出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地理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才能够使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充分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因此,在未来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以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1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具有着重要意义。第一,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开展实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养成求真务实的精神。如教师在学生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过程中,便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记录与分析数据的方式,加深自己对中午的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为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带来积极意义。第二,促使学生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势互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学的东西主要集中在理论部分,而课外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补充。其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具体核心素养具有着积极作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农村水资源污染调查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进而了解农村的严重情况及其危害与原因,并研究防治水污染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第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借助于社会调查学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形成家国情怀与国际的交融。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调查本地水污染情况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及其所带来的危害,还可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起节约用水的良好意识。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充分地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进而增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感。由此可见,在未来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对培养学生的具体实践力予以高度重视[1]。
2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现状
在目前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下,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仍面临着很多的责任和挑战。因此,教师应积极地探讨初中生这几年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改进建议,进而推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具体而言,学生地理实践与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学资源匮乏。由于地理实践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其中包括但不局限于实验器材、地图、地理模型等。但在实际教学时因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导致这些学生活动难以顺利开展。第二,安全隐患制约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往往涉及户外考察,野外实验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保障学生安全,学校与教师需要对实践活动持谨慎态度,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地理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开展。第三,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资源、教学配置等方面都没有得到重视。第四,家长与社会支持不足。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加强与社会的配合,然而部分家长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知严重不同,缺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支持。此外,社会对具体实践活动的关注程度也相对较低,缺乏相关的资源和平台来支持活动的高质量开展。由此可见,在未来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对地理实践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积极推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使学生能够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地理实践力,为进一步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得以优化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2]。
3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3.1 强化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地图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概念,以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结构。借助于多层深度训练,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形态、范围等各类信息,进而分析地理事物的成绩演变及其影响,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优化自己的地理知识的认知理解,以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地图的相关知识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静态的力度转化为动态的演示过程。如向学生展示地形地貌的变化过程,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读书活动,如地图拼图游戏,地理知识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现在多指社会上为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形图,随后引导学生识别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地形区,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地球上对这些地方进行会就是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学生便可以逐渐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带来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3]。
3.2 增加实践环节实现学以致用
地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增加实践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地理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合理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知识的理解原则带来积极意义。同时,实践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创新思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理解。因此,在未来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增加实践环节,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减少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各类问题。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部分的相关知识。教师并可以为学生设计气象观测活动,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温度计等工具,在不同时间段内借助当地的气温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便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气温的变化规律,并学会利用图表限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带来积极意义。而在指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部分的知识,便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山峰、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的特点,并尝试绘制地形剖面图。通过实际考察和绘制地图的实践活动,学生便可以更为直观地理解地图上的各种符号与标注,判读能力带来积极意义,同时也可以极大地减少学生在后续对地形图进行判读时所存在的事物的混淆。以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得以逐步提高的目标[4]。
3.3 通过地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地理实验是地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地理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立体实验具有直观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依据实验操作与观察分析的方式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借助于地理实验,学生便能够亲手制作地理仪器并观察地理现象变化过程,你逐步加深自身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实现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未来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设计多种地理实验,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主性思维,展开实验操作,以减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的相关知识时,便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地理实验,如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模型,观察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运动规律,并运用简单的工具对地理现象进行观测与分析。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水土流失”这一部分的知识。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水土流失对比实验,利用土壤、水、草皮等材料分析不同条件下水流失情况,并分析与观察实验结果。通过地理实验,学生便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土流失的程序与危害,并学会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策略与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带来积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多问题。因此,在未来开展冲突阶级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通过设计地理实验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而地理实验的设计也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集中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供了有力支持[5]。
3.4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工作的重要延伸与补充,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便能够使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进而逐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进而为日后更好地优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变成坚实的基础。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节约与保护水资源”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也可以组织集中开展以农村水资源污染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农村,充分地调查与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污染源及污染程度,应提出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与方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城市与城市化”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也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故事和市场的各类设施,了解目前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城市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为进一步优化学生集体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在未来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完成一项教学使命。由此可见,在未来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致力于设计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基本内涵,为日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地理知识得以逐步提高的目标带来切实有效的帮助[6]。
结束语
总的说来,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可以使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而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却并没有重视这一点,进而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而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读图识读能力培训力度、增加实践环节、开展地理实验等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进而为日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剑锋.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2024(11):38-40.
[2]吴保恩.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4(35):49-51.
[3]池杰.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探讨[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2):125-127.
[4]姚娜.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52):149-151.
[5]谢欢芳,叶清香.湘教版(2024年版)初中地理教材“探究与实践”栏目的跨学科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J].地理教育,2025(1):60-64.
[6]王灿灿.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5(1):065-068.
作者简介:李茜,本科,任教学科,地理,中小学一级教师
如何引用
参考
李剑锋.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2024(11):38-40.
吴保恩.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4(35):49-51.
池杰.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探讨[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2):125-127.
姚娜.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52):149-151.
谢欢芳,叶清香.湘教版(2024年版)初中地理教材“探究与实践”栏目的跨学科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J].地理教育,2025(1):60-64.
王灿灿.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5(1):065-068.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