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研究性文章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之戏剧冲突 ——以曹禺戏剧为例

作者

摘要

戏剧冲突是统一全剧的重要纽带,也是语文戏剧教学的重点。曹禺作为中国现代话剧泰斗,其代表作《雷雨》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四十余年。本文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以曹禺经典四部剧为基础,从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表现形态、类型划分三方面入手品鉴曹禺剧作中的戏剧艺术,分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关键。

引言

戏剧家顾仲彝说:“没有冲突、没有悬念、没有危机的剧,也就没有戏味”。[1]着眼戏剧艺术,戏剧冲突是彰显戏剧魅力的关键。于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也常将戏剧冲突作为教学重点。

曹禺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树钧教授称其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2]”。本文立足高中语文教学,以戏剧冲突为线索,以课内篇目《雷雨》为核心,拓展曹禺的经典剧作《日出》《原野》《北京人》,从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表现形态、类型划分三方面入手,捕捉语文课堂应体味的戏剧冲突艺术。

1 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以精准的了解到事物的关键所在,戏剧冲突的教学也是如此。让学生感受到戏剧冲突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的特征,才能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戏剧冲突的内核所在。

1.1 尖锐激烈

例如,在《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被卷入了戏剧冲突,虽然刀枪未现,但人物之间的交锋却是尖锐激烈、惊心动魄的。蘩漪言辞激烈如刀,周朴园虚伪残暴如剑,刺出真相如血。于是在阴郁燥热的紧张环境中,周公馆的悲剧一触即发。

1.2 高度集中

同样,在《雷雨》中,虽然讲述了30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但却集中在十几个小时内展开,剧中场景凝聚在周家客厅和鲁家两处,犹如两军对垒。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纠葛在前,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在后,蘩漪对周萍因爱生恨,四凤对周萍因爱生惧。冲突层层叠加,终于在雷雨之夜爆发。

1.3 进展紧张

在《日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与陈白露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在这个情节中,观众的心会因担心黑帮冲进房间带走“小东西”而紧悬,黑帮们几次欲行又止都使观众沉浸而紧张,这就是紧张场面所表现出的戏剧冲突张力。

1.4 曲折多变

在《原野》中,欲杀焦阎王报父仇家恨,他笃定父债子还,想杀焦大星,但面对无辜且一无所知的曾经的好友焦大星,他终究背负最后一层良心枷锁不忍下手。于是,他激怒焦大星想让他先对自己起杀心,自己便能“理所当然”的回击反杀。可焦大星即使在得知与花金子的私情后仍然没有对下杀手,使得计划落空。可焦大星却在醉后说出了“杀意”,终于将他杀害。就在这曲折多变的冲突之中,两位男性人物形象变得立体鲜活,情节也更显跌宕起伏,戏剧情感也更加饱满丰盈。

2 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

2.1 人物内心冲突

人物内心冲突像“绝望的漫长路程”式的影片,有着最不明显的戏剧冲突焦点,因此人物内心冲突也历来是语文教师进行戏剧教学时,需要深入挖掘的内容。在《雷雨》中,曹禺以绝妙的构思、深刻的洞察塑造了经典的女性形象——蘩漪。

蘩漪是一个疯狂的毁灭者。她言辞激烈如刀,情绪难控如火,当她因在这个封建男权统治的家庭中难以喘息之际,便想焚毁这个终日不开窗的洋楼,焚毁束缚她半生的周家,甚至以毁灭自我为代价也不惜。

但蘩漪也是一个苦难的受害者。作为一个受过一点“五四”以来的新思想影响的大家闺秀,果敢而聪明,却无奈父母之言,17岁奉命嫁入周家。老夫少妻,性格迥异,蘩漪受困于这个强烈的男权氛围的家庭,过着灰暗的生活。于是,在繁漪身上展现出了“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典型的“雷雨”式性格。

2.2 人物间冲突

2.2.1 意志冲突

意志冲突多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出现,交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比如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雷雨(节选)》[3]的片段中,出场的五个人物间就埋着三条冲突线(如图所示),而每条冲突线下又隐藏着人物角色带来的深层冲突,这种冲突的彰显与人物的意志、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是分不开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深入讲解,让学生体会到戏剧冲突的张力与魅力。

Figure 1.

2.2.2 性格冲突

性格冲突是指人物间对待事物的态度,追求的理想,采取手段的不同所引起的冲突。人物性格越典型就越容易引起冲突。

在《北京人》中,曹禺用三幕剧展现了曾家三代人的生活。第一代是伪善固执的老太爷曾皓;第二代人有曾皓软弱堕落的的儿子曾文清,以及其猜忌多疑、矫揉造作的妻子曾思懿,还有寄居在曾家的曾皓懦弱卑微的女儿曾文彩和她的冲动易怒的丈夫江泰,以及一直在照顾曾老太爷的温婉隐忍的愫方;第三代人曾文清软弱恭顺的儿子曾霆和其果敢求新的妻子曾瑞贞。正是这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在相互撞击中引起种种冲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在戏剧中,意志冲突和性格冲突往往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

2.3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讲“一切景语皆情语”,常谈“知人论世”,这些知识在戏剧教学中,也是可以透过戏剧冲突让学生体会理解的。

2.3.1 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往往伴随“意外”的冲突焦点,这些“意外”带着大自然不可对抗的力量,暗喻这人物悲剧宿命的不可阻挡。在《雷雨》中,周家庭院里因暴雨狂风损坏的电线落在园中,电路维修工人又因狂风骤雨迟迟不致,最后雷雨肆虐的夜晚,得知真相的四凤绝望逃离周家宅院,碰触电线,周冲欲救四凤随之触电而亡。心如死灰的周萍也在轰隆雷声中夹杂着他自杀的枪声。正是这自然的雷雨力量,将周鲁两家的悲剧命运冲刷,撕裂了真相,冲突浮现。

2.3.2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人物与社会坏境的冲突多是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非常复杂严峻产生,以至于剧中人物根本无法与之对抗,难以求得解脱与幸福。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通常需要一个具体化的对手来代表敌对的力量。在《日出》中,金八是社会恶势力的代表,无时无地不使人感到他在操纵着那个金融社会的一切,但曹禺却有意不让他出场。这无影无踪的金八,张开命运之网,使很多人不能摆脱他的控制。

3 戏剧冲突的类型划分

有学者在论述曹禺四大名剧时,将“困境与自由”视为四部剧的潜在基本结构[4]。而这四部剧虽然都讲述了真实的困境与虚远的自由,但依然各有千秋。《雷雨》是一种命运的陷阱;《日出》是一种生活的困境;《原野》是一种心灵的炼狱;《北京人》则是一种文明的牢笼。由此可见,曹禺对于戏剧情节结构的铺设堪称艺术。而戏剧冲突也正是因为剧作情节结构的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类型。

3.1 单一型

单一型的戏剧冲突表现为的对立面自始至终基本不变,一贯到底,在一次次交锋中,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发生总爆发。譬如,在《雷雨》中,人物关系复杂,冲突层叠。有学者指出该剧作中有如下16种冲突[5]。而关于该剧主线冲突的说法众说纷纭,较为准确的是认为蘩漪与周萍的冲突贯穿全剧。

第一幕中周萍与蘩漪关于“周萍去矿上工作”的对话已初显矛盾;第二幕周萍对蘩漪表达乱伦之事的后悔及其与四凤的恋情,蘩漪对他两次警告,两人冲突正式展开;第三幕蘩漪跟踪去四凤家约会的周萍,将其反锁屋内以报复,两人由暗中较劲转为正面冲突,冲突逐渐激化;第四幕蘩漪与众人前自曝两人关系,引出两家两代的多年恩怨纠葛大白于众,一个双重乱伦的绞索将周萍送上了绞刑架,两人冲突白刃相见。所以,《雷雨》虽然是部多冲突的剧作,我们仍可发现其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冲突线索[6-7]。

但这并不代表《雷雨》是单一型戏剧冲突的剧作。在曹禺先生的经典剧作中,冲突往往是层叠交错的,而这也正是其作品极具魅力的关键所在。在进行《雷雨(节选)》教学时,梳理戏剧冲突的类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3.2 主次型

主次型的戏剧冲突表现为全剧有一主要冲突,但主要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主次冲突交杂并行。

在《原野》中,故事是在一连串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展开的:仇虎的父亲仇荣一家被当过

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弄到家破人亡,仇家与焦家的冲突构成了戏剧的主要冲突。可是,剧中不乏笔墨的写了其他多种次要冲突,如花金子和焦母的相互厌弃,焦母当面责骂,花金子暗地嗔骂,属于较为激烈的婆媳冲突;焦大星渴望占有花金子身心而不可得,爱恨交织,是夫妻冲突等。这些次要冲突与仇家与焦家的主要冲突并行,共同搭建出《原野》的戏剧结构[8-9]。

3.3 多样型

多样型的戏剧冲突常常表现为剧中没有贯穿到底的完整而集中的戏剧情节,各场多由一系列人物的生活片断组成,展示一个个分散的冲突,而这些冲突却也要统一于共同的主题之下。

在曹禺的经典四部剧中,《北京人》是塑造人物形象最多的作品,里面曾家的故事铺设时间更长,场景也更为丰富,每个房间角落都有故事发生。所以,在众人的各个生活片段中,织就了一个个冲突——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通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必然破产的结果。

综上所述,从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表现形态、类型划分三方面入手品鉴曹禺剧作中的戏剧艺术,可见其不愧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正如高尔基所说:“戏剧要求作家除了具有文学家的天才之外,还要具有造成冲突的巨大本领”。品鉴戏剧冲突是我们学习戏剧、进行戏剧的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2. 王新民.《雷雨》“戏剧冲突主线”论纲[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3,2(03):69-74.
  3. 韩明港.曹禺四大名剧的基本结构与独特意蕴[J].当代文坛,2012(01):111-114.
  4. 曹禺.雷雨[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5. 曹禺.日出[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6. 曹禺.原野[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7. 曹禺.北京人[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8. 温儒敏.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 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6-36.
  9. 曹树钧.曹禺:当之无愧的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纪念曹禺诞生110周年[J].戏剧文学,2020(06):1

作者简介:范佳琪(1995-),女,满族,教育硕士,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如何引用

参考

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王新民.《雷雨》“戏剧冲突主线”论纲[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3,2(03):69-74.

韩明港.曹禺四大名剧的基本结构与独特意蕴[J].当代文坛,2012(01):111-114.

曹禺.雷雨[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曹禺.日出[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曹禺.原野[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曹禺.北京人[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温儒敏.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 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6-36.

曹树钧.曹禺:当之无愧的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纪念曹禺诞生110周年[J].戏剧文学,2020(06):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