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措施
摘要
我国文化产业在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能量逐渐提升,贸易地位也将不断提升,由此给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产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为促使我国对外文化产业发展,我国在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应立足贸易发展现状、分析贸易发展所遇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贸易产业发展问题。本文对东亚地区文化贸易发展进行研究,探索在新形势下我国在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新措施。
1 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重要性分析
文化产业及贸易发展已经成为评价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综合竞争能力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在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面对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新形势,我国产业贸易发展正在筹备优化文化产业贸易对策,以确保在文化产业贸易中占据主动。
首先,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规模增加,并且中日韩等贸易大国拥有相似文化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相似之处,文化产业贸易合作有助于拓宽文化产品市场的全面发展,共同创建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中各国非常重视展示自己文化特色,提升文化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助力其他国家了解和欣赏文化,形成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其次,目前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及自由贸易正在不断深化发展,RCEP协定制定与生效后给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等特点,在其发展中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新时期,制定产业贸易的新政策可共同创建或开发文化产业新市场,推动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创新升级,为区域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文化产业贸易措施的创新与建设,将有利于优化东亚地区文化产业外贸结构。文化产业建设中可提升文化产品进出口,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提升产业经济的贸易质量以及效益。另外,文化产业贸易更能够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继而全面推动贸易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
最后,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文化产业贸易,各国可以将自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2 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现状
2.1 形成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新格局
世界经济产业结构正在进入转型关键阶段,文化产业经济发展速度飞快,正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核心产业,为世界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便利。在此背景下,东亚地区的区域文化产业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增加,逐渐形成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新格局。
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格局的形成不仅受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与东亚地区各国地理位置、文化发展历史也有密切关系。东亚地区各国位置相近、相互比邻,文化交流历史由来已久,区域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为东亚文化贸易格局形成奠定环境基础。如今,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交通体系优化、政治格局稳定背景下,文化交流更是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
2.2 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
从世界文化产业贸易总体角度来看,东亚文化贸易产业发展与美国和欧洲地区相比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东亚地区的文化产业贸易更多以经济贸易、技术交流合作为主,而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相互促进、交流层面的贸易相对较少。目前,东亚地区在CAFTA建立以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合作速度加快,为东亚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相比其他经济贸易领域来说,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便是政府政策,结合东亚各个国家来说,以日本、韩国为例,对其文化产业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日本与韩国的文化产业贸易发展之所以比东亚其他国家迅速,究其原因便是具备政府的政策支持,并且有大量的财团支撑,促使日本与韩国的文化产业贸易居于东亚地区的领先位置。纵观东亚其他国家组织来看,东盟10国因为地缘因素的关系,文化以及习俗非常接近,在区域经济文化组织的推进之下,文化产业贸易的开发时间相对较早,促使东盟10国成为世界上相对较早的文化组织集群团体,是东亚文化产业贸易当中重要组成结构之一。
3 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遇到的困境
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其发展也正在遇到一定的问题,以下是本文为促进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针对产业发展困境进行全面分析。
3.1 政策引导不足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贸易涉及国际贸易,贸易双方都需要格外小心,防范风险是贸易交流的基础,切实保证产业贸易发展高效开展。另外,在文化产业贸易中,必要的政策引领非常重要,确保文化产业贸易符合国家政策与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防止文化贸易造成国家文化层面的损伤,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本文对文化产业贸易发展进行全面研究可知,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正遇到政策引导困境,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文化贸易政策较少,难以为文化产业贸易提供科学引导,导致诸多贸易存在风险。
3.2 融资渠道狭窄
文化产业贸易缺乏融资渠道。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涉及金额相对比较大,贸易交流频繁,贸易企业如果资金短缺,将导致贸易中出现资金紧张问题,甚至导致贸易中断。而深入分析企业产业贸易发展遇到的问题可知,当前文化产业贸易发展与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存在矛盾,文化产业融资相对困难,融资类产品比较少、融资风险高、融资渠道窄、无法为文化产业贸易提供资金服务,影响到融资效果。
3.3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无法为国际间的文化产业贸易提供保障。文化贸易长期稳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影响。而当前文化产业贸易经营与发展面对的问题十分严峻,主要在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完善,未能够给我国文化企业贸易提供更多的安全保护。文化产业贸易中存在侵犯产权、不合法经营、走私贸易等诸多情况,导致文化产业贸易总体发展受到影响[1]。
3.4 文化产业贸易经营不够规范化
文化产业贸易经营规范化造成整体规范化不足。目前以我国为例,部分文化产业贸易不够规范、缺乏严格的贸易市场监督制度、贸易经营定价不合理。另外,产业文化贸易缺乏总体规范化引导,贸易市场秩序呈现紊乱趋势,严重影响到区域内的市场贸易。
4 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措施研究
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面对新情况,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必须继续完成产业贸易融合发展,继续对产业贸易进行升级与建设,切实保证产业贸易全面发展,为后续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为文化产业贸易经营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4.1 创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引导政策
政策的建设将为文化产业贸易引导方向,促进文化产业贸易全面发展,防止文化产业贸易出现“偏航”的情况。政府政策是文化产业贸易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职能,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差别,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促进对外文化产业贸易发展的策略。针对公益文化事业来说,应致力于服务全社会,为全社会提供文化宣传产品,并且第一时间传递党的政策精神。针对经营性文化产品来说,一般来说具备经济属性,所以必须有市场来配置文化资源,各个文化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应该谋求生存发展,政府部门借助宏观调控的方式,对文化产业进行科学管控,适当为文化产业留出足够的自主运行空间。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当前国际文化产业贸易实际情况,对我国文化产业贸易进行科学定位。借助法律法规等必要手段措施,科学调节文化市场的供求关系,促进和引导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服务力度,在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应该大力培养创新型文化产品创作人才,构建出良好稳定的政策环境,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的稳定开展。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为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提出新的出路[2]。
4.2 拓宽文化产品贸易融资渠道
新时期,文化产业贸易逐渐增加,文化产业贸易面对新形势需要保证资金充足,不仅确保贸易能够顺利完成,也要防备贸易中的突发风险。但是,面对文化产品贸易融资渠道的问题,文化产业贸易受到影响。因此,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在新时期的发展应注重融资渠道的优化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为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
4.2.1政府必须继续强化文化产业的资金补贴与扶持,制定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为文化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例如,必须设立专项基金对文化产品出口进行扶持,包括对文化产品提供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通过以上资金金融扶持,促使企业融资良好开展;另外,政府能够通过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帮助文化贸易降低企业税负,减轻对外贸易的资金压力,继而使企业贸易的盈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2.2文化贸易金融市场日渐完善,可专门为文化产业建设创新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满足文化企业多样化融资发展需求。文化贸易发展需要资金,但是与其他产业的资金投入与回收模式不相同,所以需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的信贷产品。例如,可开发应用版权质押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等诸多新产品,降低文化贸易企业融资成本;另外,还能够推广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的融资模式,拓宽文化贸易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其能够在跨国际的文化贸易中展现出良好优势[3]。
5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将为东亚文化产业贸易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文化产业贸易发展,继而保证文化产业贸易达到最佳效果。
5.1 首先应该重点完善关于文化贸易的法律法规
根据东亚地区文化产业贸易现状,并结合国际文化贸易的法律规则以及规章惯例制定和完善属于我国文化贸易的法律法规,或者建立符合东亚文化贸易区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文化贸易发展奠定基础。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必须明确东亚文化产业贸易准入条件、文化贸易的经营规范、争议解决机制等,为东亚国家文化产业贸易开展建设坚实的法律基础保障力。另外,加强对文化贸易的监管和协调,促进文化贸易的规范化、国际化发展[4]。
5.2 建立合理的执法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执法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文化产业市场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
6 实现文化产业贸易规模化经营
东亚文化产业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针对产业贸易经营也需要规模化发展,制定规模以及规范化的经营秩序,确保文化产业贸易经营可持续发展。
尽快完成文化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经营模式,取缔不正规文化贸易企业,从而使文化产业贸易逐渐规范化,防止出现恶意扰乱贸易市场的企业。
结合优秀文化资源构建出文化IP,并且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结合,打造全新产业链条。例如,当前“故宫文化、河洛文化、茶文化”等,积极与其他产业融合,将文化IP深入到制造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基础产业中,将其作为基础后盾,提升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水平[5]。
结束语
本文针对文化产业贸易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新时期文化发展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发展前景广阔,此时文化产业贸易企业应根据东亚地区文化贸易新形式,总结发展经营,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1]葛永芳,张文峰.基于"东亚文化之都"品牌的扬州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创新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17):6-8.
- [2]赵月枝,高雨曦,俞雅芸.从参与建构到范式超越:韩流"的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再认识[J].青年记者,2024(6):39-48.
- [3]孙世鑫,江海旭。基于扎根理论的东北亚文化旅游城夜游产品创新发展路径——以旅顺二〇三景区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3,37(6):15-21.
- [4]曲再鸣,张晓明.湖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17):104-108.
- [5]王琴琴.文化数字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北美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商论,2024(5):46-49.
- 作者简介:郝溢鑫(1999-),汉族,博士,研究方向东亚贸易研究
如何引用
参考
葛永芳,张文峰.基于"东亚文化之都"品牌的扬州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创新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17):6-8.
赵月枝,高雨曦,俞雅芸.从参与建构到范式超越:韩流"的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再认识[J].青年记者,2024(6):39-48.
孙世鑫,江海旭。基于扎根理论的东北亚文化旅游城夜游产品创新发展路径——以旅顺二〇三景区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3,37(6):15-21.
曲再鸣,张晓明.湖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17):104-108.
王琴琴.文化数字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北美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商论,2024(5):46-49.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