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研究性文章

中职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

作者

  • 泌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中国

摘要

中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但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能力水平低等问题,不利于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基于此,本文以中职信息技术教师为例,深入分析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并研究提升对策,以供参考。

1中职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1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

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并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信息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转变了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如果教师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法,不主动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就难以胜任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的需要。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意识薄弱,究其成因,可能是教师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存在认知偏差。此外,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信息化专业知识和技术学习活动中,造成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缓慢。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未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课堂上 往的教学方式,整体教学效果不佳[1]

1.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部分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应用能力不足,在课堂上对图片编辑处理、音视频文件录制、配音等多个方面的处理不熟练,浪费较多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用中,对教师信息化素养具有一定要求。部分教师在平台使用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现象,对于学生管理和学习情况统计、学生考评等多个平台模块的了解不充分,应用能力不足,进而出现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质效。例如: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存在滥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象,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只听不讲”“不讲不用”等现象,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些问题充分体现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现状。

1.3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效果不佳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在实践中,中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使得教师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同时,教师的专业背景、授课类型不同,在知识和技能体系、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中职院校在教师培训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讲座、讲授等单一的培训模式,更多强调理论培训,缺乏实践应用培训。此外,在培训内容方面较为宽泛,未能和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科、课程进行深度结合,或者结合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教学需求,创新开展专题培训,整体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活动结束后,后期缺乏有效地跟踪、指导,使得教师在动画和微课制作、视频剪辑、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依然存在较多不足。教师在培训中,缺乏实践操作的培训,对信息化技术“如何用”“怎么用”感到茫然,进而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课堂实践中。因此,教师对培训活动的参与意愿不强,参与率不高,从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较为缓慢。此外,在培训活动完成后,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难以有效验证培训成果,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状况了解不到位,并缺乏对后续培训的调整与优化,整体培训效果不佳。

1.4资源建设与应用滞后

部分中职院校受到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同时,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评估更多强调其数量,忽视了质量和种类控制。比如,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将PPT课堂演示当作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唯一方式,充分反映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在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方面,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采集学生行为数据,但是缺乏深层次的数据分析,难以通过有价值的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存在问题,进而无法通过数据改进进行反哺教学。此外,部分中职院校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如信息化教学网络平台、智慧教室建设、AI智慧教学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缺失,难以支持教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2 中职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对策

2.1强化信息化教学理念

为了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需要中职院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中职院校可以在共同愿景中明确提倡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并将其纳入愿景发展规划中。中职院校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强化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学校愿景、发展规划中加入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各项内容,提高数字化校园设施建设的重视度,积极号召广大师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氛围,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

其次,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加大信息化教学的宣传力度。在校园宣传栏、条幅、校园网等多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内容、要求、重要性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参与各类学习活动,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最后,充分发挥中职院校顶层领导力,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中职院校决策者应当提升对信息化技术的信心,提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立高层决策团队,初始组织变革,基于战略发展层面,丰富信息资源,从长远发展角度,制定中职院校整体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同时,中职院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结合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制定信息化教学规划、任务目标和标准等,以此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

2.2加强政府的支持与保障

在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可以从信息化政策层面,支持中职院校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为信息技术教师争取更多培训和实践机会。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较多政策,为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中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有效适应信息化教学。同时,各级政府逐渐提高了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进而投入更多资金,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给予更多保障。同时,基于政府层面,积极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此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新其教学理念,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广大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和分享的平台[3]。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获得所学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经典教学案例,并且与同行交换成功教学经验。教师还可以向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请教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而逐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2.3优化信息化教学培训

信息化教学培训依然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部分中职院校在信息技术培训中,普遍是理论讲解、上机操作,以及简单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通常无法将信息技术灵活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去,充分体现出培训效果不佳。对此,中职院校应从培训内容、形式等多个方向进行创新,提升信息技术培训效果。

第一,在培训活动开展前,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和需求,利用文字说明想要参加的信息技术培训形式、内容等。教师参与培训方案设计中,对其要求进行归类和总结。通常,在培训形式上,包含脱产、网络和校本培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地参观和实践操作等形式;在培训内容上,包含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操作技能、系统平台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等相关内容。中职院校基于信息技术教师的角度,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增强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得到教师的高度认可,提高教师参与率[4]

第二,各个地区的中职院校信息化水平有所不同。因此,在信息化教学培训中,中职院校应综合考虑自身条件、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加强校本培训。中职院校基于实际需求,为本校信息技术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活动,实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落到实处。校本培训的频率、时长、形式可以针对性调整,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技术和专业课程的深度结合。在培训中,融入混合式培训模式,借助“中国大学MOOC”“云班课”等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基于信息技术教学需求,创新开展线上研修、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活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职院校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课堂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指导,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在专业人员的辅助指导下,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资源,优化设计教学课件,如通过EV录屏录制微课视频、利用Flash制作动画教学素材[5]

第三,中职院校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比赛,充分检验信息化教学培训成果。在实践中,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为引领,使得信息技术教师观摩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优秀作品,持续性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学校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身水平,参与多种层次的比赛,解决信息化教学中的“痛点”问题。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微课等比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4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

在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

首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等多种类型的软件,增强课前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发布线上任务,并上传相关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材料,帮助学生自主预习,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线上签到、提问抢答、随堂练习等活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解答学生的困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后,教师借助线上平台,设置线上作业和测试,切实了解学生存在薄弱的环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化教学的视觉化、形象化等特点,在使用PPT展示、音视频、动画等不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性讲解和补充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新知,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课堂的反馈,结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互评等多种方式,针对性调整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创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螺旋式提升。

2.5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中职院校应积极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微课视频、电子教案的共享。同时,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申请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并主动开发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中职院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备、环境设施建设,优化软件环境,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教育资源平台,构建教学资源库,促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结语

中职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加强政府支持与保障、开展专业培训、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中职院校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而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烨.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教育部)为例[J].炫动漫, 2023(21):0085-0087.

[2]任东舰,王振北,张君.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新校园, 2024(3):18-19.

[3]程杰,张毅伟.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3(19):29-32.

[4]刘甜.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5]夏丽佳."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J].中国新通信, 2023, 25(20):161-163.

作者简介:赵峰,男,(1982—),河南省泌阳县,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从事计算机教学)

参考

张烨.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教育部)为例[J].炫动漫, 2023(21):0085-0087.

任东舰,王振北,张君.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新校园, 2024(3):18-19.

程杰,张毅伟.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3(19):29-32.

刘甜.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夏丽佳."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J].中国新通信, 2023, 25(20):161-163.

作者简介

  • sci-open@163.com
    泌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