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损伤法医学鉴定案例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脊柱骨及脊髓损伤法医学鉴定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3年2月,40份出现脊柱骨及脊髓损伤的案例进行研究,鉴定时间为损伤后3~22个月,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并在x片下进行初步复查,针对于存在脊髓损伤以及其他附件损伤者需要进一步进行CT、MRI检查,针对于存在肌力减弱、感觉障碍等患者,及时进行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根据司法发布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鉴定。分析患者脊柱、脊髓损伤类型以及部位,脊柱、严重程度、患者致伤因素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收集40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单纯性脊柱损伤人数以及合并脊柱、脊髓同时损伤较多,单纯性脊髓震荡损伤较少损伤部位为颈椎段损伤、胸椎段损伤、腰椎段损伤以及腰胸椎段同时损伤、骶尾段损伤,未达到伤残的为13例,占32.5%,构成伤残的为27例,占67.5%,其中交通事故中重伤患者所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结论:法医学鉴定在脊柱骨及脊髓损伤案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为个体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还可以为定损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引言
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保护着脊髓这一重要的神经结构。因此,任何与脊柱骨及脊髓相关的损伤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残疾甚至死亡[1]。临床脊柱骨及脊髓损伤是指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医学问题,它包括脊柱骨折、脊柱脱位、脊柱髓核突出症、脊髓挫伤等,这些损伤常常造成患者身体功能受损、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常见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伤害等[2]。而骨折的部位和程度会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结构的完整性,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永久性瘫痪[3]。而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治疗方案因损伤类型、程度和患者整体状况而异,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4]。并且脊柱骨及脊髓损伤也属于法医临床鉴定中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基于上述,本研究分析临床脊柱骨及脊髓损伤法医学鉴定案例的价值,特选择脊柱、脊髓损伤40个案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2021年2月~2023年2月,40份出现柱骨及脊髓损伤的案例进行研究,其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最低19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为(40.61±11.22)岁。农民工19例,工人14例,学生5例,其他2例。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患者均未有精神障碍且自主沟通;②患者的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者;②暴力倾向者;③沟通障碍者。
(二)方法
鉴定时间为损伤后3~22个月,在其中半年内鉴定者为7例,半年至1年鉴定者为14例,12个月~18个月鉴定者为13例,18个月到22个月鉴定为6例。法医鉴定方法需了解整个损伤案例的过程,同时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另外进行常规骨科、神经等相关检查,并在x片下进行初步复查,针对于存在脊髓损伤以及其他附件损伤者需要进一步进行CT、MRI检查,所有检查步骤需按照临床标准严格执行,而针对于存在肌力减弱、感觉障碍等患者,及时进行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三)诊断标准
需根据司法机关发布《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鉴定[5-6]。
(四)观察范围
①分析患者脊柱、脊髓损伤类型;②分析脊柱、脊髓损伤严重程度;③患者致伤因素;④交通事故评残以及工伤事故评残情况。
二、结果
(一)脊柱、脊髓损伤类型
在本次研究中收集40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单纯性脊柱损伤人数以及合并脊柱、脊髓同时损伤较多,单纯性脊髓震荡损伤较少,见表1。
表1 脊柱、脊髓损伤类型
损伤类型 | 例数 | 所占比 |
单纯性脊柱损伤 | 18 | 45.0% |
单纯性脊髓震荡损伤 | 5 | 12.5% |
脊柱、脊髓同时损伤 | 17 | 42.5% |
合计 | 40 | 100% |
(二)损伤部位观察
损伤部位为颈椎段损伤、胸椎段损伤、腰椎段损伤以及腰胸椎段同时损伤、骶尾段损伤,见表2。
表2损伤部位观察
损伤部位 | 例数 | 所占比 |
颈椎段损伤 | 8 | 20.0% |
胸椎段损伤 | 9 | 22.5% |
腰椎段损伤 | 9 | 22.5% |
腰胸椎段同时损伤 | 8 | 20.0% |
骶尾段损伤 | 6 | 15.0% |
合计 | 40 |
(三)患者致伤类型以及受伤程度分析
在表3中看出,40例案例中,未达到伤残的为13例,占32.5%,构成伤残的为27例,占67.5%。其中交通事故中重伤患者所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
表3 伤残患者的受伤程度
致伤类型 | 例数 | 轻、中度伤 | 重伤 |
高处坠落 | 8 | 2 | 6 |
交通事故 | 15 | 1 | 14 |
重物打击 | 6 | 3 | 3 |
纠纷跌坐 | 6 | 4 | 2 |
直接暴力 | 5 | 3 | 2 |
合计 | 40 | 13 | 27 |
三、讨论
脊柱骨及脊髓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外伤性因素包括车祸、摔倒、工伤、运动伤害等意外事件,这些外部力量直接作用于脊柱结构,导致骨折、脱位、脊髓挫伤等损伤[7]。且从事一些高危职业,如建筑工人、消防员、军人等,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可能导致脊柱损伤的风险增加。在本次研究中,交通事故较多,且重伤人数较高,这是因为交通事故中,身体受到高能量的冲击,直接作用在脊柱部位[8],造成严重的脊柱骨折、脊髓挫伤或脊髓损伤。而高空坠落的重伤也较高,这是因为高处坠落时,身体会受到来自地面或下方物体的高能量冲击,且身体以不自然的姿势着地,如头部、颈部、背部等部位先着地,造成脊柱受到极大的压力和扭曲[9],身体受到的冲击会导致脊柱产生振动和扭曲,这可能导致椎间盘移位、椎体移位以及软组织损伤。而在本次研究损伤类型中发现,单纯性脊柱损伤以及脊柱、脊髓同时损伤发生率较高,而利用法医鉴定可发现,出现上述情况通常是由于向下的垂直压力导致脊柱骨折和前屈变形,与拉伸和压力同时作用,而上述两种损伤类型常见于车祸或跌落等事故中[10]。同时,脊髓损伤则主要有脊髓震荡以及脊髓挫裂伤两种类型,一般状态下,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预后较差,会导致终身残疾,所以在法医鉴定损伤时[11],需要特别注意椎间盘突出与损伤的关系以及椎体压缩性骨折与伤病的关系,故而在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的鉴定时,应综合考虑暴力大小、类型、作用方式以及发病情况等因素[12]。
利用法医学鉴定在脊柱骨及脊髓损伤案例可帮助确定事故、损伤事件的责任方。通过了解损伤的类型、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临床意识可以更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最大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同时法医鉴定可以确定事故责任,提供了客观的医学证据[13],确认脊柱骨及脊髓损伤的程度和后果,有助于确立损伤的严重性,并能识别造成脊柱骨及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且有学者提出,在鉴定时脊柱骨及脊髓损伤中,通过法医学鉴定可以有效分析暴力的大小、类型以及作用方式等因素,判断其与损伤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新鲜和陈旧性骨折[14]。
综上所述,法医学鉴定在脊柱骨及脊髓损伤案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为个体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还可以为定损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方卫东.椎体粉碎性骨折合并椎管内骨性占位2例的影像诊断、法医学鉴定报道及文献复习[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6):191-196.
[2]夏秋俊,夏巍巍,姜新林.多层螺旋CT与MRI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3,9(06):20-22+30.
[3]包陈坚,侯珺,汪爱平.STIR技术脊柱MRI诊断急性隐匿性椎体损伤的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32(03):402-406.
[4]刘宏炜.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4):6-9.
[5]陈维聪,万运,黄达保.对比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技术,2021,33(05):31-34+44.
[6]刘晓杉,李家学,方丽亚.MSCT检查在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04):797-798.
[7]张志彬,安文涛,刘勇.不同MRI序列在判断创伤性脊柱损伤中神经及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1,25(04):440-445.
[8]黄计贤,林坚全,黄河文,等.CT与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胸腰段脊柱损伤诊断的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06):1073-1075.
[9]丁东冉,景建超,陈洋,等,王世成.MRI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3):116-117.
[10]曾云,熊敏,何宁,王林,等.脊柱损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征、红细胞免疫指标及降钙素原水平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0,15(05):580-582.
[11]张伟.观察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CT及MRI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5):50-52.
[12]李涛,陈兆军,贺明伟.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评估及治疗结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9,25(10):14-16.
[13]占梦军,邱丽蓉,邓振华.脊柱损伤相关残疾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8,33(05):493-498.
[14]欧阳兆旭.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6):138-139.
作者简介:赵婷玉,1990-08,女,白族,云南省大理市,学历大本,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法医临床鉴定
参考
方卫东.椎体粉碎性骨折合并椎管内骨性占位2例的影像诊断、法医学鉴定报道及文献复习[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6):191-196.
夏秋俊,夏巍巍,姜新林.多层螺旋CT与MRI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3,9(06):20-22+30.
包陈坚,侯珺,汪爱平.STIR技术脊柱MRI诊断急性隐匿性椎体损伤的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32(03):402-406.
刘宏炜.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4):6-9.
陈维聪,万运,黄达保.对比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技术,2021,33(05):31-34+44.
刘晓杉,李家学,方丽亚.MSCT检查在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04):797-798.
张志彬,安文涛,刘勇.不同MRI序列在判断创伤性脊柱损伤中神经及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1,25(04):440-445.
黄计贤,林坚全,黄河文,等.CT与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胸腰段脊柱损伤诊断的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06):1073-1075.
丁东冉,景建超,陈洋,等,王世成.MRI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3):116-117.
曾云,熊敏,何宁,王林,等.脊柱损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征、红细胞免疫指标及降钙素原水平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0,15(05):580-582.
张伟.观察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CT及MRI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5):50-52.
李涛,陈兆军,贺明伟.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评估及治疗结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9,25(10):14-16.
占梦军,邱丽蓉,邓振华.脊柱损伤相关残疾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8,33(05):493-498.
欧阳兆旭.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6):138-139.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